昨天刷到一个博主的视频。
600万粉丝,每天更新,内容质量也不错。
但评论区全是:“你到底是干什么的?”
这就是内容农夫的悲哀。
有输出,没人格。
有流量,没记忆点。
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?
那些天天更新的博主,反而越来越没存在感。
而那些偶尔发声的大佬,每次开口都是焦点。
差别在哪?
一个在做内容,一个在做人设。
我见过太多博主掉进这个陷阱。
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追热点。
什么火蹭什么,什么有流量做什么。
结果呢?
成了平台的内容供应商,不是独立的品牌主体。
更可怕的是,他们把偶然的成功当成了必然的定位。
一篇职场文爆了,天天写职场。
一个情感话题火了,专攻情感赛道。
以为找到了成功密码,实际上走进了同质化的死胡同。
内容和人设,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。
内容是你说了什么。
人设是你是谁。
内容是信息,人设是人格。
内容是表演,人设是存在。
内容是技巧,人设是哲学。
你看乔布斯的人设不是iPhone,而是“Think Different”的反叛精神。
马斯克的人设不是特斯拉,而是“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”的理想主义。
巴菲特的人设不是投资技巧,而是“别人贪婪时我恐惧”的价值投资哲学。
他们的产品可以变,商业模式可以调整。
但人设永远稳定清晰。
当大家想到他们,永远先想到他们代表什么,坚持什么。
反观那些每天忙着追热点的博主。
除了“会蹭流量”,你能说出他们的任何特质吗?
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?
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?
他们愿意为什么而战,绝不为什么妥协?
没有,完全记不住。
真正的人设建构,有三个哲学维度:
第一,世界观立场
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?
如何看待人性?如何理解成功?如何定义有意义的生活?
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,决定了你所有表达的底层逻辑。
真正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,都有非常明显的三观标签。
对这个世界始终有话要讲。
敢于直接说出对复杂问题的自我观点。
也愿意为自己的表达承担结果。
因为他们有深度的思考和坚定的立场。
第二,方法论体系
你如何解决问题?
独特的IP必须要有独特的方法论体系。
爆款思维模式、解决特定人群问题的框架、分析具体问题的角度。
查理·芒格的跨学科思维。
李笑来的“定投改变命运”哲学。
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技巧分享,而是完整的方法论架构。
当用户遇到特定问题时,会习惯性地想:
“XXX会怎么分析这个问题?”
这就是方法论人设的成功体现。
第三,价值创造逻辑
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?
个人IP一定是具备创造性的。
你存在的价值是要为这个世界解决什么问题?
大家会因为你什么创造而记住你?
这不是功利性的定位,而是存在意义的思考。
当你清楚自己要创造什么价值时,所有的内容选择都会变得简单。
只做能强化这种价值认知的事情。
内容思维问的是:“今天我应该发什么?”
存在思维问的是:“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
这种思维转换带来的变化是根本性的。
内容思维是向外求。
研究市场需要什么,用户喜欢什么,平台推荐什么。
结果是永远在追赶别人的脚步,永远在担心被替代。
存在思维是向内求。
明确自己是谁,想去哪里,能创造什么独特价值。
结果是建立了不可复制的护城河,成为别人追赶的目标。
内容的价值是一次性的。
人设的价值是复利性的。
一篇爆款文章可能让你获得10万+阅读,但热度过后就归于平静。
而一个清晰的人设则会持续产生价值:
每一次表达都在强化用户对你的认知。
每一个观点都在深化你的专业标签。
每一次选择都在巩固你的价值主张。
更重要的是,人设具有反脆弱性。
内容可能过时,但人格会随着时间的积淀变得更有价值。
乔布斯去世十多年了,但他的人设影响力依然在增长。
这就是长期主义的胜利。
真正的个人IP不是内容生产能力。
而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能力。
用户关注你,不是因为你会做内容。
而是因为你是一个有趣、有深度、有立场的人。
他们想知道你如何看世界。
想学习你的思维方式。
想被你的价值观感化。
这种关系一旦建立,就具有极强的黏性。
因为人格是无法复制的。
价值观是无法模仿的。
人生哲学是无法山寨的。
在这个同质化内容泛滥的时代,最稀缺的不是内容,而是人格。
不是要成为完美的内容生产者。
而是要成为真实而独特的自己。
职业网络创业10来年,擅长网站建设、SEO被动流量、闲鱼项目,懒人AI写作。
现有业务:闲鱼无货源项目培训,超大流量卡免费领取,AI自媒体变现等,欢迎咨询合作,微信:291443569